月圆之夜,来认识一下我们的七个亚自我吧
在我们通常所说的自我下面隐藏着七个亚自我,这七个亚自我之间不是从属,而是并列关系。
点击上方绿标可收听音频
语音丨吴伯凡
中秋节到了,我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在中秋节会赏月。香港作家董桥有一篇文章叫《月亮?哪一个月亮》,文章讲的是一个香港的男人娶了一个大陆的女子。有一天晚上,这个女子提议说,我们到山顶上去看月亮吧。那个男人说:“月亮?哪一个月亮?”
对于忙忙碌碌的香港人来说,月亮早已经是一个被遗忘的一种自然现象了,只是大陆来的这个女子她还保留着这种乡土气息——还说要去看月亮。其实,无论东方还是西方,很多古老的智慧都是和月亮有关的。因为在那个时代,人和自然是很亲近的,月亮的圆缺、盈亏是一种天然的时间标识。
我们说上旬叫“初几”,实际上是说月亮刚刚出来第一天、第二天、第三天……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,很多的古老智慧都是跟月亮有关的。即使是到了现代也是这样,原因是在人和自然是非常亲近的。
月亮是一种天然的时间标识。象征着一个周期。太阳也有周期,但是不太容易观察到。太阳的运行有南回归线、北回归线——有冬至、夏至。二十四节气是和太阳有关的。但是在一个月里,每一天的变化是可以用月亮来标识的。
海明威有一句话说,在地球上有两样东西是跟月亮有关的——一个是潮汐,一个是女人。他在获诺贝尔奖的小说《老人与海》中,实际上表达着他对女性的一种态度。表面上他是在写一个老男人,一个历尽了岁月沧桑的老男人跟大海的关系,实际上他写的是一个历尽沧桑的男人和女人的关系。
一个常年在海上捕鱼的渔夫,大海在他的眼里是呈现多种面相的。碧波万顷、风平浪静,让你觉得大海无比的美好;同时,在那种暴风雨之夜、在潮汐来临的时候,再加上狂风暴雨,你体会到那种翻江倒海的感受,那也是一种常态。
所以呢,普通的游客眼里头,没真正见过大海的人眼里头,对大海的印象就是“3s”——大海(sea)、阳光(sunshine)、沙滩(sandbeach),这“3s”在一个渔夫看来,对大海的这种理解是相当浅薄、相当幼稚的。随着月亮的圆缺,潮汐在发生变化,你每一天体验到的大海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所以他认为,一个男人,一个历尽沧桑的男人,所具有的那种包容的美德,不是说我强迫自己去容忍别人,而是因为你见到了同一个事物的多种面相。当他的一种面相呈现在你面前的时候,你知道这只是他的一面而已。随着时间的变化,他又会呈现出另外一种面相。
你用了这样一种心态,你才会有那种沧海横流,方能见英雄本色的底蕴。你才会具有一种重压下的风度,有一种处变不惊的男子汉气概。这是海明威一生最推崇的东西。当然,海明威的这种观念可能会引起一些女士的反感,这里包含着明显的性别歧视。难道男人不也是喜怒无常,不也是那么不靠谱的吗?
这种批评其实很对。当代的心理学和行为科学已经表明,人其实不是我们过去所习惯于认为的一种理性动物,在我们所谓理性的表面下,隐藏着许许多多不理性的成分。《理性动物》这本书的作者认为,我们通常所说的自我是一个很值得怀疑的概念,好像一个人只是有一个固定不变的人格。至于偶尔出现的那种非理性行为、偶尔出现的那种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、让人觉得判若两人的那样一种状态只是一种偶然。
挪威作家易卜生曾经说,人性到底是什么,我们在探讨人性的时候,可能就像是剥洋葱,你剥掉了一层洋葱,你以为里头就藏着一个核心、本质的东西。可是你剥开了以后,还是洋葱,你再剥开一层,还是洋葱,你剥了七层以后,都是洋葱。其实你找不到那样一个内核。不过所谓人性也许就是那么一层一层的,根本没有内核的这样一种状态。
美国的桑德伯格说的更好玩,人生就是剥洋葱,你一层层剥下来,总有一层让你流泪。《理性动物》的作者认为,我们通常所说的自我下面,隐藏着七个亚自我,这七个亚自我之间并没有一个从属关系,他们之间是并列的关系。
我们把人性想象成一个很特殊的政府,这个政府表面上是有一个统一的面相的,但是他执政的人是经常换的,他的执政观,是经常换的,他采取轮值的方式在运行这个政府。我们和一个政府打交道,实际上是在和他的执政官打交道,我们要是跟一个轮流执政的政府打交道,你会觉得特别不靠谱。
我们现在网络上不是流行那样一个句式吗——“说好的……呢”?轮流执政的政府说话不算数,因为那是当时答应你的那个执政官所说的,今天的这个执政官“新官不理旧事”,过两天没准又换了一个。
其实我们的自我有可能也是这样一种状态。《理性动物》这本书里头列出了七个亚自我——自我保护型、疾病规避型、社交型、社会地位型、择偶型、留住配偶型、育儿型。
这种分类到底有有多靠谱,我也不知道,但是他的这种思路,也就是把一个人的自我分成七个——次一级的自我,我觉得是有道理的。这个有助于我们去理解别人,也有助于去理解我们自己、去提防我们自己。
海明威用他的理论是在评判女性。其实每一个人,只要你是人,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,你可能都有这七个自我。这七个自我当然不是说按照固定的日期——今天谁当值,明天谁当值,是排期的,每一个自我都是某一天的值日生,不是这样的。
每一个亚自我都是在特定的场景下形成的。比如你面对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环境的时候,自我保护型自我立即挺身而出,场景一旦切换,另外的和这种场景相适配的亚自我又开始显现出来了。
这七个亚自我跟《射雕英雄传》里讲的“江南七怪”不太一样。“江南七怪”在面对任何情况下,都是配合协调:他面对一个人,是七个人上;如果是面对十个人,也是七个人上;面对七十个人也是七个人上。七个人配合得天衣无缝,作为一个放大的人来跟你对阵。
金庸所想象描写的“江南七怪”倒是给我们一个启发——一个完整的、成熟的人格,他虽然有七部分组成,但是这七部分是能够有共识、有协同的,他们是作为一个整体对外界产生反应,如果一个人的人格是这样一种状态的话,那他就是一个靠谱的人格。
但是我们这七个自我,各行其政。当一个场景出现的时候,某一个与这种场景想适配的自我就一马当先,独当一面,三下五除二把这个事情给处理了,但是当场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时候,新的场景就会激活另外一个亚自我,这个亚自我所面对的就是他的前任留下的一个烂摊子。
可能一些朋友会经常为自己做的决策、自己造成的格局头疼后悔,原因就是办事的、话事的只是其中的一个亚自我,而最终买单的都是由同一个人来买单。就像所说一个政府,七个轮流出场的执政官来行使权力,而最终你还是要作为政府来面对眼前的事情。
所以我们就常常会后悔不已,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性的争执、对话、谈判的时候,由于关键性事件的某一个环节出现了突然变化的时候,会把潜藏在我们内心的某一个亚自我给激活了,这个亚自我就会不管不顾的做决策、拿主意,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。
最后,你本来抱着一个很好的动机,很好的目标来进行谈判,来进行商讨的,结果完全被某一个亚自我搅局,把事态引向了一个你根本没有预料到的局面里,这真是一种非常悲剧的场面。
今天我们认识了我们的七个亚自我,那么这个理论有什么具体的例子和应用呢?请明天收听下半部分。
·END·
往期精选文章: